第69章 第六十九万里_长风几万里
汇集小说网 > 长风几万里 > 第69章 第六十九万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9章 第六十九万里

  天才·八六中文网()

  旧案被翻出,大理寺再次忙得脚不沾地。

  谢琢同侯英一道,将所有相关卷宗都找了出来,还趁着天气好,摊开来晾了晾,散散潮气。

  一边整理这些泛黄发潮纸卷,谢琢一边问道:“侯寺丞心情不好?”

  侯英抿着唇角,恰好看见纸上写着“谋叛欺君,蠹国祸民”几个字,他沉默许久才低着头回答:“我应该没有跟谢侍读提起过,我是明法科出身,读书目标就是进大理寺,我一直以为这里是天下至清至公之地,慢慢才发现,原来跟我想不一样。”

  他提了提嘴角,讽刺多于笑意:“至清至公?这里应该是天底下至污至垢之地才对。”

  谢琢安静地站直,影子映在脚边,手中纸页被风吹得飒飒作响。

  “十二年前,我还在读书准备科考,那时听说谢衡被处以凌迟,还拍手称快,觉得无论是大理寺、御史台还是刑部,都不惧他首辅之位、不惧陛下信重偏袒,而是法理昭昭,让恶人得到了恶报。”

  侯英眼中出现了短暂茫然,“可是,如果他真是被冤枉,他是有冤不可诉、是被人构陷害死呢?”

  白日之下,侯英紧紧咬着牙关,紧捏着卷宗,一拳砸在了旁边石栏上。

  或许是阳光刺眼,谢琢突然觉得双眼有些涩痛。

  他垂眸掩下眼底情绪:“侯寺丞仍有满腔热血,以后定会是个好官。”

  晚上,大理寺官衙灯火通明,大理寺卿陈直中干脆住在了衙门里,还从家里带了被褥和换洗衣物。凌北兵械被劫一案尚无进展,十二年前旧案更是找不到头绪,偏偏各方视线全都汇聚在了大理寺,陈直中不免焦头烂额。

  谢琢也放下了手里没核查完卷宗,到了议事房,跟侯英坐在一处。

  有书吏犯愁:“这案子已经是十二年前事了,当年作证人没几个还活着,就算活着,短时间内也找不到人。”

  侯英接话:“当年定罪铁证是那封写给北狄书信,里面涉及我朝机要,字迹与谢衡完全相符。若要重新调查,这封信是一个重要切口,但如今想从伪造谢衡亲笔方面入手,难度很大。”

  陈直中清瘦了不少,手指敲在桌面上,认同了侯英观点:“已经过了十二年,模仿谢衡笔迹那个人是否活着还两说。”

  侯英已经将卷宗翻了好几遍,忍不住指出:“当年定罪定得极快,抓来审问几个人证明显是在重刑之下,屈打成招,但三司使都用了这些供词。”

  陈直中没有否认侯英话:“当年形势复杂,没人敢有半分拖延。”

  谢琢安静听着。

  谢衡这个过于年轻内阁首辅,自身才华卓绝,又深受咸宁帝信任,若此后二三十年,他都稳坐其位,那他会挡太多人路、占太多人利益。

  朝中无人容得下他。

  咸宁帝将谢衡捧得有多高,就想他摔得多重。

  忽地觉得有些冷,谢琢下意识伸手,将挂在腰带上兰草纹香囊握在了手里。

  众人又商讨了一番,陈直中听罢,摆了摆手,面容疲惫:“算了,明日再议吧,各自都回去想想。”

  谢琢与侯英一同离开官衙。

  “我只不过草草翻看了一遍,都能发现谢衡一案卷宗里有不少疑点,若是细究,会有更多站不住脚内容。但这十二年来,看过这份卷宗人不知道有多少,却没有一个人提出!”

  谢琢听出侯英话中怒意,劝道:“因为杨敬尧是当今首辅,这个案子又是陛下亲自下旨定罪,这或许就是人之常情——没人敢随随便便说话,更没人敢说陛下错了。”

  握了握拳头,侯英望着地上影子,语气忽地有些萧索:“谢侍读,你知道我觉得最为失望是什么吗?”

  “是什么?”

  “是没有谁真正想着为被构陷之人沉冤昭雪,他们只想榨干这个案子最后价值,用来彻底扳倒杨敬尧。”侯英话中满是压抑和不忿,“我不懂,人心为什么能低劣到此等地步!”

  长街灯火在风中闪烁,谢琢想,哪有什么理由?

  构陷、内讧、争夺,不过都是利己天性、恶意和私欲。

  平民百姓总是热衷于话本故事般未得昭雪冤情,短短一段时间,洛京城中,连说书先生都开始讲起了十二年前谢衡被陷害、满门覆灭旧事,茶坊酒肆,议论声更是不绝。举子们纷纷开始写文章针砭时弊,太学中亦是为此讨论起刑律漏洞。

  甚至借由衡楼商队,消息很快传至京畿。

  但没有切实有用证据和线索,杨敬尧依旧稳坐囚室,偶尔还会让狱卒去他家中取几本书,再添些纸墨,气定神闲。

  休沐日下午,谢琢带着葛武去会仙酒楼,要了一个临街包厢,打开窗户,正好就能看见朱雀大街上景象。

  谢琢今日戴了耳饰,正是陆骁之前亲手做那对白兔玉质耳坠,他有些不习惯,但依然任耳坠晃晃荡荡。

  此时,洛京城外,杨迈衣衫脏污,面上满是尘垢,正一步步朝着城门走去,每一步都重若千钧。

  他双股战战,无数次生出转身逃跑念头,但想到暗处有对准他心口弓箭,只要他一有异动,立刻就会将他射穿。

  他怕死,所以不敢跑。

  杨迈原本打算得很好,杨首辅交给他事他都已经做完了,只需要从凌北赶回洛京交差即可。

  可是他没想到,兵械被劫走后没几天,陆家竟然派出了人马开始寻人,他不确定陆家是不是在找他,但他不敢赌,于是刻意伪装成了流民,想着只要离开凌州地界,那他就是安全了。

  可是最后,他还是落进了陆家手里。

  他本以为自己肯定会没命,但陆骁没有杀他,只是告诉他,杨敬尧通敌叛国之事已经败露,现在人就关在大理寺。又告诉他,按照《刑统·名例律》规定,若他自首,可减罪二等,或许能免于一死。①

  在陆骁问他要不要回洛京自首时,杨迈点了头。

  他选无可选。

  望着巍峨城门,想到一旦暴露身份他将面对是什么,杨迈陡然生出无边愤恨来——若不是杨敬尧,他如今还好好待在禁军中,断不会和什么通敌叛国罪名扯上干系!

  双眼赤红,杨迈全身发着抖,终于在城门守军前跪下,声嘶力竭:“罪人杨迈,前来自首!”

  会仙酒楼里,谢琢隔着窗,看着杨迈被城门守军押着送往大理寺,引得沿路无数百姓议论。

  葛武有些激动,手拍在窗棂上:“公子,陆小侯爷当真送了公子两份大礼!”

  谢琢浸冷眸中泛出零星笑意,单是听见这个称呼,他骨缝间涌出寒意就少了许多。

  丁全送来那封信里,陆骁送了他三样东西,一是阿术列供词,一是杨迈自首,最后一件,是陆骁半夜睡不着外出跑马时,在溪水边摘一朵蓝紫色野花。

  陆骁还特意在信里写了,说这种花不管是在清源还是在洛京都找不到,为凌北独有,便让丁全送来给他看看。

  前两件东西,谢琢都一一放到了大皇子面前。至于最后一件,花送到时已经谢了,谢琢将它仔细夹在了陆骁最喜欢一本兵书里。

  “该走了。”

  见谢琢起身,葛武不解:“公子,我们要去哪里?”

  “大理寺。”

  杨迈在城门自首一事,消息很快就传遍了,大皇子正在琴台约见倚重中年谋士,听见这个消息后,抚掌连说了三声“好”。

  灰衣谋士起身拱手祝贺:“如此一来,杨敬尧通敌叛国罪名是彻底摘不掉了,恭喜殿下,距离储位又近了一步!”

  李忱志得意满,又在听见“储位”两个字时,陡然生出了几分不满足,不过他面上神色不变,笑言:“陆骁识趣,不仅送来了阿术列供状,还把杨迈找着了!这次做得不错,确实应该记他一功!”

  谢琢马车在大理寺门前停下时,正巧遇见匆匆赶来侯英。

  两人一起往官衙走,侯英说话有些急:“谢侍读也听见消息了?”他面露激动,“原以为杨迈不是死在了北狄人刀下,就是已经被杨敬尧处理干净了,没想到他竟然还活着!”

  谢琢似乎有些不解:“可是以杨敬尧谨慎,应该不会留着把柄不处理。”

  “我也想过这个问题。”侯英解释道,“我猜测,没处理杨迈,一方面是因为杨敬尧根本没想过自己所作所为会暴露,另一方面则是,杨敬尧虽为首辅,但实际没什么人可用。他家中贫寒,父母亲族凋零,连这个杨迈都是同姓攀附,不是什么正经亲戚。想来,好不容易遇上个用着趁手,杨敬尧暂时舍不得杀,这个把柄也就留下了。”

  两人边走边聊,到了官衙议事房,发现所有人都到了。侯英与谢琢对视了一眼,知道今晚大理寺肯定又要掌灯擎烛了。

  这次大理寺办事很快,不到两天,杨迈供状就放到了咸宁帝御案上。

  关于杨敬尧如何将他安排入禁军,如何让他在押送兵械途中往外传递消息,又是如何在马料中下药,如何告知北狄人押运队伍所在等等,杨迈全都供认不讳。

  他还多次表示自己是无辜,根本不知道杨敬尧到底想做什么,他只是按照杨敬尧吩咐行事而已,希望推勘官看在他自首份上,能酌情减罪。

  这份供状立刻就在朝廷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  杨敬尧亲族亲自指认,无论是时间还是别全都对上了,几乎没有可狡辩地方。极短时间内,无数大臣纷纷上书,痛斥杨敬尧祸国殃民之心、残害忠良之恶,请求咸宁帝下旨处决杨敬尧。

  将画押供状以及大理寺卿呈上折子看完,咸宁帝又翻了翻御史台呈上来折子,低斥了一句:“没用东西。”

  知晓这话中骂是杨敬尧,高让研着墨,笑道:“陛下,太液池里荷花开得正漂亮,陛下可要去走走,散散心?”

  捏了捏眉心,咸宁帝起身:“走吧。”

  御辇至太液池附近,咸宁帝带着高让缓步行去。

  “你说朕当年,到底有没有做错?”

  高让敛目,恭敬道:“陛下所做,无不为天下、为江山,何错之有?”

  在咸宁帝身边伺候了三十年,他深知,这句话并非咸宁帝认为自己在谢衡事情上做错了什么。

  就像那句“没用东西”,不过是咸宁帝觉得杨敬尧没有把首尾抹干净,徒增事端,给他添了麻烦而已。

  高让跟在咸宁帝身后,在经过一片荷花时,听见了两个负责清理淤泥内侍隐在荷叶之间,正在闲聊。

  “这次是你跟着罗公公出宫采买,快跟我说说,那些刁民真整日在茶坊酒肆里说闲话,声称杨首辅犯下恶事是陛下支使?”

  高让一个激灵,立刻就想出声呵斥,咸宁帝看他一眼,扬手阻止了。

  荷叶丛里,水波一圈圈荡了过来,另一个小太监声音随之传来:“没错,那些刁民还写了话本,说就跟那些戏文里演一样,陛下容不下陆家,也容不下谢家,所以才让杨首辅动手。”

  “还写了话本?”

  小太监嗓音尖细:“对啊,书铺店主说这话本买人很多。我原本想翻开看两眼,结果被罗公公打了手,现在都还红着。”

  “……”

  带着高让走远后,咸宁帝问:“你说那个话本里会如何编排朕?”

  高让持着拂尘,低头不敢言。

  “他们会说朕重用通敌奸臣,说朕是非不分,说朕薄情寡义,说朕视人命如草芥,将凌云关拱手相让,不把边境守军人命当命看,还会说朕没有容人之量,生性多疑,处心积虑暗害陆家,不配为天下之君。”

  高让听得心惊肉跳,恨不得自己没有耳朵。

  咸宁帝眉间萦着一缕杀意,语气仍是如常般缓慢:“杨敬尧诗作策论,没一样拿得出手,这些年来,朕提拔他,重用他,让他坐在首辅这个位置上。可这么多年过去了,他却没有半分长进!”

  当初之所以选中杨敬尧,不过是咸宁帝想要一条足够听话、没有能力反咬主人狗。

  这十二年来,杨敬尧所有权势荣华尽数握在他手里,也如他所想,杨敬尧确实足够听话,让他用着很是顺手。

  可现今看来,庸常之人,果然不堪大用,连一桩小事都办不好。

  手机用户请浏览八六中文网()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,书架与电脑版同步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uiji9.com。汇集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huiji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