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七章 一日三餐,米香弥漫,饱食者当常忆袁公!_典籍华夏:我的直播对话古今
汇集小说网 > 典籍华夏: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> 第九十七章 一日三餐,米香弥漫,饱食者当常忆袁公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十七章 一日三餐,米香弥漫,饱食者当常忆袁公!

  “他在跟时间赛跑。”

  张凡看着水田里的那个身影,跟孔子说道:“每年的扬花季节,其实极短,所以他必须在有限时间内,找到雄性不育株。”

  哦……

  孔子对于地里的事情,几乎一窍不通,只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。

  那个人正在做的事情,全世界都没有先例。

  当时的学术界,更是早就认定了杂交水稻不可能实现。流言蜚语伤人,比刀子还可怕。

  可是他……苦苦寻找三年,助手只有自己的妻子,疲惫到失去知觉,依然没有放弃。

  观察一朵朵水稻扬花,捕捉想象中的雄性不育株。然后摘下样本,带回实验室进行显微镜辨析和化验测定。同时,在田间的相关稻株上做好标记,在继续生长的稻穗上套上羊皮纸进行隔离,最后观察它是否自交结实……

  这种几乎看不到希望,而又繁琐细致到令人抓狂的工作,难度之大,简直是难以想象!

  1964年,7月5日,午后14点25分。

  这是他今年第16个勘察日。

  或许是上天终于被他的执着所打动,奇迹发生在第6400棵稻穗上。

  发现地点:安江农校水稻试验田。

  水稻品种:洞庭早籼。

  “他成功了?”

  孔子觉得,连自己都仿佛松了口气,看着远处欣喜若狂,在水田里手舞足蹈,搞得一身泥水的男人,心中生出敬意。

  伟大的人,总是相似的。

  尽管从事的门类似乎截然不同,但这种执着追求的劲头,让孔子想到了自己五十五岁开始的周游列国。

  “还早呢……”

  张凡摇摇头,身边金黄色的麦浪,忽然就摇曳成一片模糊的花海。

  连同着花海深处的那个人,一度消失在眼前,但很快就又重新出现,但显然已经是换了个地方!

  湖南!云南!海南!广东!

  这一次,他又跑了起来!

  太阳在哪里,他就在哪里!一年的时间内辗转各地,只为了能多抢到几次实验的机会,就多拥有几次成功的可能。

  1970年,海南农场沼泽里,发现花粉败育的野生稻,打开至关重要的突破口!

  1971年开始,他将“野败”分送大家,由此开启了整个华夏的培育三系攻关大会战!

  1973年,在全国杂交水稻研究会上,他正式宣布,先行杂交水稻三系,配套成功!

  1976年,杂交水稻在华夏范围内大面积推广,开辟了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新途径!

  人类挨饿的历史,从这一天开始,一去不复返了!

  那一年,他46岁,穿着一身朴素得令人心酸的衣服,站在遍洒阳光、金风涌起的稻浪中间,意气风发!

  他捧着稻穗,就像是把梦想和希望捧在手心,认真专注的样子,比头顶的蓝天更加纯净。

  然而他并不知道,有两个人始终站在不远的地方,足足看了他十五年!

  “是我错了。”

  孔子的脸上,早已没有了先前的迷惑不解,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意。

  十五年!

  孔子亲眼见到那些人对他冷嘲热讽,骂他是不切实际的疯子。

  他们口诛笔伐,甚至贴上大字报,毫无理由地去诋毁一个执着于梦想的人。

  曾经有一次,一百多平方米的实验田里,极其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,被人全部拔除毁坏!

  那一天,那个人,绝望地扑在满是泥水的田里,哭得令人肝肠寸断。

  孔子甚至感受到,当年子路死在他面前,被人砍成肉酱的时候,可能也没有这般极致的痛苦和悲伤。

  不管哪个时代,总有一些恶人,自己不想做事,不会做事,却想方设法让别人最好也别做成事。

  他们不是傻,只是坏!

  来自两千五百年前的至圣先师,整顿衣裳,表情肃穆,向着那个追着太阳跑的男人,遥遥躬身。

  张凡站在身边,心中感慨。

  他知道孔子为什么说“是我错了”。

  在孔子的理念中,主张“学而优则仕”,所以他最开始见到水田里的那个人,心中其实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。

  子曰:上好礼,则民莫敢不敬。上好义,则民莫敢不服。上好信,则民莫敢不用情。夫如是,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则至矣!焉用稼?

  重视“礼”,老百姓就会敬畏!

  重视“义”,老百姓就会服从!

  重视“信”,老百姓就感念恩情!

  做到这些,四方百姓背着儿女来投奔你!哪还用种庄稼呢?

  可是这话……

  你自己的确是不用种庄稼了,可是庄稼总要有人来种!

  种庄稼,一点也不丢人!

  毕竟想要国家稳定,须得“足食、足兵,民信之矣”!

  孔子知道应该“足食”,但对于如何“足食”,他并没有想得太多。

  而眼前这个朴素得完全不像科学家的人,一己之力,让全人类永远摆脱了饥饿的威胁。

  如此功绩,足以辉映千古!

  如今,神农已重归天位……

  “贤哉!”

  孔子躬身再拜,向张凡问道:“他叫什么名字?”

  “袁隆平。”

  张凡郑重回答。

  田里的袁老,依然还在忙碌着。

  事实上,从三十一岁开始走上这条道路,到九十一岁与世长辞,袁隆平从来都没有离开田地!

  即便是到了九十一岁高龄,功成名就,名震天下,他依然还是天天泡在田地里,直到摔倒在田里,倒在为人类谋福利的最前线。

  入院之初,袁老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:外面天晴还是下雨?今天多少度?

  有一次,护士说28℃。他立马就急了,说:“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!”

 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,一位医务人员忍不住哭着说:“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,还在时时刻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。”

  因为长期辛苦,袁老患上了严重的胃肠病。

  他让全世界都吃饱了饭,但自己却再也不能好好吃饭……

  “我没有什么成功秘诀,就八个字:知识、汗水、灵感、机遇!”

  “大家吃不饱饭,我亲眼见过。”

  “饭碗,要牢牢掌握在我们华夏人手上!”

  “书本很重要,电脑也很重要。但是书本和电脑里,种不出水稻,只有在试验田里才能种出水稻!”

  “退休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!”

  “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——你下不下田?你不下田我就不带!”

  “我相信未来还会失败很多次,但成功,只需要一次!”

  看着水田里那个佝偻着身子查看每一株稻谷的熟悉身影,直播间里,仿佛是回到了五个月前的那一天。

  悲伤的情绪,早已开始蔓延。

  “袁爷爷!以后,我们都会把饭吃光光……”

  “一路走好!袁老!”

  “从今往后,稻花香里说丰年,是您!粒粒皆辛苦,是您!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,是您!一畦春韭绿,十里稻花香,是您!”

  “炊烟袅袅是您!麦浪滚滚是您!丰衣足食是您!稻米满仓是您!”

  “是您!都是您!”

  “一日三餐,米香弥漫,饱食者当常忆袁公!”

  “现在,我们吃饱了,只想您回来……”

  PS:今天,10月22日,距离袁老离开我们,刚好五个月了。谨以此篇,向伟人再三致敬!

  。牛牛小说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uiji9.com。汇集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huiji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